別把「股息」當「利息」 達人:填息才算賺到...不然就是配本金給你而已

最近有不少高股息ETF即將配息了,不過我發現很多人常常會被配息的數字給迷惑,把殖利率誤當成銀行利率,把「股息」當「利息」看。

 

股息與利息最大的差別,在於一個會扣本金,一個不會。

 

例如你把100塊存在銀行,3%的利息代表你一年能額外領到3塊,本金連同利息變成103塊;但是同樣100塊放到3%殖利率的股票裡,雖然領到了3塊的股息,不過這相當於企業從錢包裡掏錢給你,所以你的本金會減少3塊,剩下97塊,總和還是100塊不變。

 

唯有當97塊的本金漲回100塊,你才算真正賺到企業發放的股息,這個過程叫「填息」。

 

所以投資高股息ETF該看的並不是殖利率,因為無論殖利率是3%,還是30%,如果沒辦法「填息」,那就是不停地配本金給你而已。

 

我認為,要評斷一檔高股息ETF,最適合用的指標是排除股息影響的「還原漲幅」。拿這項指標和大盤比,如果它在多頭時期比大盤更強,到了空頭又能比大盤抗跌,那幾乎不用懷疑它的「填息」能力。

 

這是投資高股息最重要的前提,如果具備了「填息」能力,那你再來考慮到底是要「殖利率」高一點,還是「配息頻率」高一點,或是「費用」低一點。當然,更用心一點還可以觀察ETF投資組合的體質與基本面,畢竟這也關係到ETF的長期趨勢。

 

今年是空頭年,我也統整了大多數高股息ETF今年以來的表現,給大家參考。

 

 

 

撰文作者:陳相州

 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