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
| 高通膨、高息、經濟衰退消息不斷!現金、債券、股票該如何佈局?
美國聯準會本週召開會議決定升息3碼,今年已連續升12碼,3個百分點。急升息的腳步會趨緩嗎?在高通膨、高息、衰退陰影籠罩下,該如何投資?

因遠超出華爾街各大投行及經濟學家的預期,引發美股在鮑爾鷹派談話後跳水大跌,美股四大指數創下6月底以來新低。美元指數創下111.57的20年新高,2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4%。
高盛則預測聯準會將再升息4次,最終利率在4.25%至4.5%,至2024年才開始降息。綜合各家預測,壞消息是會繼續升息,好消息是相較於此次的升息幅度,第四季開始升息步調將放緩。通常股市領先反映經濟基本面約半年,聯準會升息的速度,將牽動短、中、長期的投資風向。
短期,因美元升升不息,今年傻瓜定存投資術完勝華爾街大師。
「錢在銀行存,人在家人坐,財自安穩來」,這項無風險、安全又簡單的傻瓜投資法,成為投資人的小確幸。
如果聯準會升息,一如華爾街分析師預估聯準會將到2024年才降息,投資人當前現金為王的傻瓜定存投資術,可望延續至2023年底。
以台灣為例,國內各家銀行紛紛祭出高利定存,領先卡位低利的美元部位。從每季到每月推出各種長、短期高利優惠方案,長期年息在2.88%至3.8%;短天期從7天到1個月利率從6%至10%。台灣國銀外幣存款餘額已達13兆,年增率約18%。
不過,對於手中沒有美元的投資人,還應該追逐高息而換匯嗎?答案是,否。
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認為,儘管新台幣兌美元重貶破31元後,從技術面將挑戰31.5元,第四季也不易回升。
美元指數21日觸抵110美元新高,陳有忠認為,美元已急漲不宜追高。投資人反而更宜密切注意美元觸頂反轉的四大訊號,一旦出現,宜獲利了結。
美元由強轉弱的四大訊號:
陳有忠認為,聯準會基準利率年底將調到4%,而美國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的惡化剛好也在年底結帳。因此,年底將是美元是否觸頂的重要觀察期。
至於中期,投資專家建議,眼光重新看回急升息的重災區--債券。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3.5%創11年新高,大跌近兩成、2年期公債殖利率攀至3.97%,也是14年新高。最令市場恐懼的是,長天期利率比短天期低,曲線倒掛,意味經濟蕭條陰影籠罩。
不過,隨著升息腳步放緩,花旗銀行副總裁曾慶瑞反而看見債市的機會:「今年債券崩跌兩成以上,跌得又深又重後,相對股票而言,債券長期價值已浮現。」
他建議,以公債與高息美國投資等級債券為首選。他點名,長天期20年期以上的公債中期價值浮現。
至於今年最大殺戮戰場--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,基金竄逃流出高達1295億美元。許多優質的投資等級債券,包括許多信評A等級債券已跌破百元票面,債市上折價10%至15%的債券處處可見。
曾慶瑞認為,由於聯準會基準利率可望來到4%以上,可選擇5%至6%高息債券為中、長期投資標的。
加上折價,投資等級公司未來除可賺得固定債息,一旦長短期利率不再倒掛,投資等級公司債有機會重新站上票面,投資人更可賺取資本利得。
至於股市,則需要多點耐心。
在股市投資策略中,有所謂「戴維斯雙擊效應」,是指在本益比低時買入股票,等到手中公司成長潛力浮現,就可以以高本益比賣出。如此一來,可以賺股票差價,也可以賺企業的獲利,可以有雙倍效應。
反之,亦然。 今年,全球股市就出現「戴維斯雙擊」效應,第一擊是上半年本益比的修正,第二擊是企業每股盈餘下修,引發今年全球股市上、下半年接續跌跌不休。
曾慶瑞指出,今年上半年半導體是第一擊,成了空頭指標,本益比由30倍下修至20倍,大跌三成,引發股市上半年的雪崩;接著第二擊,下半年企業庫存去化陰影籠罩,紛紛下修今年第四季、明年的每股盈餘。
近期,聯邦快遞及福特汽車財報下修就被視為揭開第二擊的序幕。
末日博士羅比尼再次悲觀預言,全球經濟將在今年底發生漫長而慘烈的經濟衰退,標普500指數可能下跌30%,若發生硬著陸,則美股恐重挫40%。
曾慶瑞認為,短期內,投資股票需要停看聽,特別是科技股的售壓大,整體股市落底仍需時間,但以長線的角度,許多股票開始進入降價大拍賣的精挑細選期。
他建議投資人以長線角度,選擇較不受經濟影響的醫療保健股及高股息股票,以定期定額方式採長線投資。花旗以2000年網路泡沫、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,兩次史上股災,標普500重挫三至五成來做模擬,「以定期定額買進股票,預估一年到一年半將回升。」
世界銀行已發出警告,若各國央行在未來幾個月提高利率到太高水準,將重創金融市場,並令明年全球經濟陷入「技術性」衰退,呼籲應縮減整體的緊縮程度。
在聯準會連續的急速升息後,在經濟與通膨的天秤上,聯準會已決定向打擊通膨傾斜,全球投資迎來一波價格修正潮。
(責任編輯:宋玟蒨)詳請請看天下雜誌~
短期:現金為王,採傻瓜定存投資術
中期:債市價值浮現,可選5%至6%高息債
長期:股市仍待落底,回升需一年到一年半
-
12.06 2023
5檔AI手機股明年有夢?台股老手:在股市知識可賺大錢,常識只能賺小錢
-
12.05 2023
台塑四寶創新低、中鋼罕虧 謝金河:再次認證台股前景取決於「這一國」~
-
12.05 2023
業績亮眼股價卻重挫 材料-KY發生什麼事?
-
12.04 2023
集團作帳雙箭頭~南亞科、華邦電
-
12.01 2023
林百里看好 AI PC 將問市 法人點名廣達、華碩等受惠
-
11.30 2023
英業達秀技術 衝刺AI PC~
-
11.29 2023
他留給投資人哪些忠告?十大金句名言一次看
-
11.29 2023
熱錢湧台股 外資押寶4族群 「這檔」買近500億元
-
11.28 2023
智原拿下5個先進封裝訂單 搶攻 AI 龐大商機
-
11.28 2023
台泥又有大動作!最高266億擴大投資土、葡 布局全球最低碳水泥
-
11.27 2023
【HoT台股】中國呼吸道疫情再起網問防疫行情會歷史重演?專家:題材激勵、不適合長期布局
-
11.24 2023
聯發科千元之路,只是開端不是終點?對2024年台股主流的兩大影響
-
11.24 2023
以每股95元掛牌上市 謝金河:台灣AI新黑馬是它
-
11.22 2023
AI伺服器爆發期來了!「9條好漢猛吃擴產商機」~
-
11.21 2023
【HoT台股】台股強漲網問真的要萬八了嗎? 專家:兩利多加值仍有持續走高機會